土地上的房屋征收補償標準是什么?-全球聚看點
2023-02-11 15:21:06 來源:互聯網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不知道土地上的房屋征收補償標準是什么?是什么意思,其實他的意思是非常簡單的,下面就是小編搜索到的土地上的房屋征收補償標準是什么?相關的一些知識,我們一起來學習下吧!
一、土地上的房屋征收補償標準是什么?
土地上的房屋征收補償標準是房屋的市場評估的價格乘以房屋的建筑面積。土地征收補償標準由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附著物補償費和青苗補償費構成。
(資料圖)
1、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費
征收農用地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通過制定公布區片綜合地價確定。制定區片綜合地價應當綜合考慮土地原用途、土地資源條件、土地產值、土地區位、土地供求關系、人口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并至少每三年調整或者重新公布一次。
2、青苗補償費
征收農用地以外的其他土地、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對其中的農村村民住宅,應當按照先補償后搬遷、居住條件有改善的原則,尊重農村村民意愿,采取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提供安置房或者貨幣補償等方式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并對因征收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等費用予以補償,保障農村村民居住的權利和合法的住房財產權益。
3、 附著物補償費
用地單位對被征用土地上的附著物,如房屋、其它設施,因征地被毀損而向該所在人支付的一種補償費用。
二、征地補償標準說明是什么?
1、各項征地補償費用的具體標準、金額由市、縣政府依法批準的征地補償安置方案規定。
2、按規定支付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可增加安置補助費。原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30倍的土地管理規定,已經在《土地管理法》中刪除。
《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
國家征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準后,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并組織實施。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擬申請征收土地的,應當開展擬征收土地現狀調查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并將征收范圍、土地現狀、征收目的、補償標準、安置方式和社會保障等在擬征收土地所在的鄉(鎮)和村、村民小組范圍內公告至少三十日,聽取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村民委員會和其他利害關系人的意見。多數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認為征地補償安置方案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召開聽證會,并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和聽證會情況修改方案。擬征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應當在公告規定期限內,持不動產權屬證明材料辦理補償登記。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當中,對于土地上的房屋進行拆遷,是結合當地經濟發展的狀況,然后綜合的確定房屋的市場評估的價格,只有這樣才能夠根據實際的狀況來進行補償,通常情況之下還需要委托第三方的鑒定機構,對于房屋的市場評估價格來綜合的進行認定的。